初步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来自:江苏    更新时间:2024-06-16

程燕庆19151129839##简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
郎程雯4630:______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 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

程燕庆19151129839##城市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有哪些? -
郎程雯4630:______ (一)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用水灰比计算方法,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二)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三)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四)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在施工生产中,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时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并按规定留取试件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

程燕庆19151129839##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郎程雯4630:______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首先根据选定的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通 过经验公式、经验表格进行初步设计,得出“初步配合比”.(2)在初步配合比的基础上,经试拌、检验、调整到和易 性满足要求时,得出“基准配合比”.(3)在试验室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复核(如有其他性能 要求,则做相应的检验项目,如抗冻性、抗渗性等),得出“设 计配合比”.(4)最后以现场原材料情况(如砂、石含水情况等)修正 设计配合比,得出“施工配合比”.

程燕庆19151129839##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中初步设计步骤 -
郎程雯4630:______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 fcu,0...

程燕庆1915112983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标准步骤 - 作业帮
郎程雯4630:______[答案] 1.求配制强度 2.算出水胶比 3.确定单位用水量 4.算出胶凝材料用量 5.通过煤灰、矿粉取代率,算出煤灰、矿粉、水泥用量 6.确定砂率 7.假定容重 8.算出砂、石用量.

程燕庆19151129839##混凝土C20配合比实验设计步骤? -
郎程雯4630:______ 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现在一般用的就是C20——C40的混凝土,其他的都很少用. 这里要解释下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的配合比(水泥,砂子,石子)作出一组试块,在上述方...

程燕庆19151129839##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注意的事项和步骤有哪些啊?
郎程雯4630:______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008年9月22日 保护色: 默认白 牵牛紫 苹果绿 沙漠黄 玫瑰红 字体:小字 大字 配合比设计工作,一般均在实验室进行.选用干燥状态的骨料,在标准条件下制作试件和养护,这样获得的配合比称为实验室配合比...

程燕庆1915112983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哪些要求和设计步骤?
郎程雯4630:______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求: 1) 混凝土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拌和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 3)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配合比设计步骤: 1) 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 2) 按试配强度,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3) 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4) 选取合理的砂率值. 5) 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定出供试配用的配合比.

扩展阅读

  • 1立方混凝土配合比表
  •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 混凝土配合比四个步骤
  • 教学设计步骤流程图
  • 实施方案的五个步骤
  • 配合比设计的四个步骤
  • 初学编程必背50个
  • 设计流程的6个步骤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视频教程
  • 设计变更流程8个步骤
  • 配合比设计详细步骤
  • 铁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初步配合比确定步骤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口诀
  • 砼配合比的四大步骤
  • 配合比四个步骤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