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原文及翻译

来自:江苏    更新时间:2024-06-01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之道(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 搜狗百科
成顺曲3046:______ 全文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急求全文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 - 作业帮
成顺曲3046:______[答案]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之道的全文翻译 -
成顺曲3046:______ 《大学之道》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广朋惠13755562689##帮忙翻译一下大学 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
成顺曲3046: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出自:春秋...

广朋惠13755562689##墨子的《大学》原文和译文 谢谢!~ -
成顺曲3046:______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成顺曲3046:______ 意思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是这样一条道路:从明明德开始,通过作新民,最后止于至善. “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zhidao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 “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版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为生民立命,让老百姓树立新观念,过上新生活. “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权最高的善也就是无善.无善就是不刻意为善而善,无善的外在形式而有一颗真正的善心.这句话出自《大学》,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体现.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原文及解释 -
成顺曲3046:______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之道》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
成顺曲3046: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

广朋惠1375556268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
成顺曲3046:______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

扩展阅读

  • 大学之道一句一译
  • 大学之道原文单句翻译
  • 《大学之道》全篇原文
  • 《大学》原文逐句翻译
  • 《大学之道》高中翻译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翻译
  • 《大学》全文及翻译
  • 《老子》四章原文翻译
  • 《大学》全文及注解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 《大学之道》原文高中
  • 国学《大学》经典
  • 《大学》全文及解释
  • 大学经典原文及译文
  • 大学之道全文翻译
  • 大学之道全文原文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