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anlefang.net    2024-05-09
《大学》中的这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出处,是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其大意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在于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深度解释
所谓“大学”,是与“小学”相对而言的。“大学”和“小学”阶段的任务是不同的。“小学”学习的内容更多是立足社会所需要的生存生活技能,而大学则在于道德的提升。孔子列举了三条纲领怎么提升自己的道德:
纲领的第一条是“明明德”。“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彰显的意思。“明德”,是光明的品德。儒家是主张“性善论”的,认为人天然就有美好的道德,只是因为被欲望所遮蔽,所以才会晦暗不明。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去掉那些蒙蔽在我们心灵上的东西,让自己光明美好的品德彰显出来。
纲领的第二条是“亲民”。对于“亲民”的理解,历史上众多儒者的看法并不统一。主要的意见有两派。一派以朱熹为代表,认为“亲民”就是“新民”,意思是使人在道德上除垢自新;另一派则以王阳明为代表,认为“亲民”就是推己及人,亲近人民,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但从《大学》后文中用“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以及“做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话语来解释“亲民”,则朱熹的解释应当更为合适。现在很多学者努力调和这两种意见,说它们并不矛盾,因为要想让人民接受自己的道德感召,除垢自新,就必须推己及人、亲近人民;但其实主要的意思还是落在了朱熹的解释上。
纲领的第三条是“止于至善”。这四个字的大意,是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所以“止于至善”,就绝对不只是让自己的品德达到完善,而是让天下人都能彰显自己光明而美好的品德,达到一种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这里我们也可以附带纠正很多人心中都存在的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平天下”就是把天下搞定的意思,其实是不准确的。在儒家那里,“平天下”就是“明明德于天下”,他们要搞定的是天下人的道德,成就一个道德完善的美好社会。

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一些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比如“三纲”之类已经过时,但仍然有大量的积极内容,比如仁爱、孝慈等,都是人性中最光明的东西,它们将与时间、与人类同在;而儒家从完善自我道德做起,进而推行到社会、国家、乃至天下,建立一个理想之国的主张,直到今天,也还闪烁着高远的道德光辉。


出自礼记中的大学,此句出自《礼记》中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首章——经。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经典,涵盖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宋元以来,这四部书 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了莘莘学子的教科书。可以说,“四书”代表着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最主流的思想智慧。
而《大学》,过去是在“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人犯了罪,灵就死了。灵死,是与神隔绝的意思。亚当犯罪后,他的身体不是立刻就死了,可是他的灵是与神隔绝了:“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弗2:1)“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弗4:18-19)每一个人一生出来就是死人,这是灵的死。灵既死了,所以到时候身体也要死:“按着定命,人人都要死一次。”(来9:27原文)这是第一次的死。如果不信耶稣,还要有第二次的死,灵魂体永永远远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启20:14)。

虽然没有给牲畜下犯罪的定义,但牲畜也要死,这是受人连累的(罗8:19-22)。

人都是怕死的,但人人都免不了要死,因为世人都犯了罪。

美国有个煤矿工人名叫林启氏。有一次煤矿塌顶,他被压了几个小时,两天后才恢复知觉。他被压的时候感觉昏黑如夜。在他游离的时候,看不到人。他一直往前走,不久,远远看见有一只船行驶过来,船主对他说:“我把你接过河”。当时,他很想知道那个人是谁,但他舌贴上膛,讲不出话来,忽然那人就不见了。当他上岸后,他又看见另一人。在他前面有幽暗山谷,他向前走,看见有一条阔路(多人都走阔路,有许多脚印),又有一条窄路,他就跟着多人走阔路。前面忽明忽暗,他看见前面有一丈多高的灯笼,极其可怕!灯笼有如人形:那人的牙齿有一寸多长,背有两翼,全身墨黑,手拿长矛,眼如火球,鼻大而短,长发下垂;牠说话如同狮子在吼叫,极其可怕!牠拿着长矛要刺他,且厉声喝道:“跟我来”!他就跟着牠走,忽然有一大山,又高又险。山下面写着:“地狱代表”。那人用长矛打了三下,地狱大门开了,他与那人进入了黑暗的隧道。在路上听到呻吟声,且声音越来越大,说:“我们极渴,快拿水来!”又经一门,哭声更大,有如几万人呼喊:“死呀!渴呀!”那人敲另一门,穿过山洞,到一平地,那人又往找灭亡者。许久之后,林启氏忽然看到另一生灵,手拿一剑。说:“你肯定入地狱,再没有盼望了。”他晕倒后,又作梦(梦上加梦):他被带到天家,他抬头看见一班天使,边行边唱。他问天使:“我可否到这里,我不愿到先前所见的地方。”他顿时觉得满身是罪,一幕一幕,后悔自己对不起人,对不起神。当林启氏梦醒,但他的灵仍然在飘忽。他忽然看见地狱使者呼喊:“跟我来”!他跟着入了隧道,看见一门。最后,门在他面前开了。他远见火湖如大海的景象,并不象阴间。地狱使者说:“这是你永远的命运,是没有终止的!”他顿时又听到呼叫声:“渴呀!水呀!”不久他醒了。原来在抢救他时,他的灵游离了48个小时。后来他信了耶稣,永无反悔。

扩展阅读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