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anlefang.net    2024-05-2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的意思~

白话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全文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全文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扩展资料: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主题思想: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学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自:春秋 曾子《大学》
原文选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释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止于:处在。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作者成就: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
轶事: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人犯了罪,灵就死了。灵死,是与神隔绝的意思。亚当犯罪后,他的身体不是立刻就死了,可是他的灵是与神隔绝了:“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弗2:1)“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弗4:18-19)每一个人一生出来就是死人,这是灵的死。灵既死了,所以到时候身体也要死:“按着定命,人人都要死一次。”(来9:27原文)这是第一次的死。如果不信耶稣,还要有第二次的死,灵魂体永永远远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启20:14)。

虽然没有给牲畜下犯罪的定义,但牲畜也要死,这是受人连累的(罗8:19-22)。

人都是怕死的,但人人都免不了要死,因为世人都犯了罪。

美国有个煤矿工人名叫林启氏。有一次煤矿塌顶,他被压了几个小时,两天后才恢复知觉。他被压的时候感觉昏黑如夜。在他游离的时候,看不到人。他一直往前走,不久,远远看见有一只船行驶过来,船主对他说:“我把你接过河”。当时,他很想知道那个人是谁,但他舌贴上膛,讲不出话来,忽然那人就不见了。当他上岸后,他又看见另一人。在他前面有幽暗山谷,他向前走,看见有一条阔路(多人都走阔路,有许多脚印),又有一条窄路,他就跟着多人走阔路。前面忽明忽暗,他看见前面有一丈多高的灯笼,极其可怕!灯笼有如人形:那人的牙齿有一寸多长,背有两翼,全身墨黑,手拿长矛,眼如火球,鼻大而短,长发下垂;牠说话如同狮子在吼叫,极其可怕!牠拿着长矛要刺他,且厉声喝道:“跟我来”!他就跟着牠走,忽然有一大山,又高又险。山下面写着:“地狱代表”。那人用长矛打了三下,地狱大门开了,他与那人进入了黑暗的隧道。在路上听到呻吟声,且声音越来越大,说:“我们极渴,快拿水来!”又经一门,哭声更大,有如几万人呼喊:“死呀!渴呀!”那人敲另一门,穿过山洞,到一平地,那人又往找灭亡者。许久之后,林启氏忽然看到另一生灵,手拿一剑。说:“你肯定入地狱,再没有盼望了。”他晕倒后,又作梦(梦上加梦):他被带到天家,他抬头看见一班天使,边行边唱。他问天使:“我可否到这里,我不愿到先前所见的地方。”他顿时觉得满身是罪,一幕一幕,后悔自己对不起人,对不起神。当林启氏梦醒,但他的灵仍然在飘忽。他忽然看见地狱使者呼喊:“跟我来”!他跟着入了隧道,看见一门。最后,门在他面前开了。他远见火湖如大海的景象,并不象阴间。地狱使者说:“这是你永远的命运,是没有终止的!”他顿时又听到呼叫声:“渴呀!水呀!”不久他醒了。原来在抢救他时,他的灵游离了48个小时。后来他信了耶稣,永无反悔。

扩展阅读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