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药药理的特点及中药发展的制约因素

www.hanlefang.net    2024-06-15
试述中药药理学作用与中药功效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中药药理是讲四气五味,功效是讲补充气血经络血脉畅通。


试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中药成分复杂,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作用的多效性。如人参成分有人参皂甙、挥发油、多种有机酸、糖类、多种微量元素等,人参全药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物质代谢等均可产生影响。相比之下,化学合成药物作用的专一性较强。
(2)量效关系的复杂性:化学合成药物的药理效应一半表现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对中药而言,尽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表现这种量效关系,但有时量效关系很不规则,甚至小剂量和大剂量作用相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木香总生物碱在小剂量时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大剂量时却起收缩反应。如枳实对肠平滑肌低浓度时在短时间抑制后呈兴奋作用,而高浓度时又呈抑制作用。
(3)作用相对缓慢、温和:①大多数中药奇效较慢,有些中药需经多次给药才显现其药理作用。如钩藤煎剂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连续灌服5周才见血压明显下降。黄芪、党参等药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应激能力等作用,大多需经连续多次给药后才能见效应。②中药的作用还多表现温和,作用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如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但与西药强心苷类药相比,作用相对较弱,但作用时间长。天麻对实验性癫痫的作用较苯妥英钠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
(4)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这种相对不稳定性与中药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加工方法、工艺等原因有关。
(5)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同一中药,既可使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状态的机能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称为双向调节作用。
双向调节的机理:
①与机体的状态和中药多成分性具有密切关系。
②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机体的状态。如当时的机体状态偏于兴奋,则引起兴奋的成分产生的反应较弱,而抑制性成分产生的反应增强;反之抑制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减弱,而兴奋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增强。
在中药中,有时存在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如人参皂甙Rb类有中枢镇静作用,R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可产生兴奋,也可产生抑制效应,它能使过度的兴奋或抑制两种过程得以恢复平衡,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趋于正常。如当归中的挥发油,阿魏酸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另有一些水溶性或醇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亦可呈现双向调节作用。
有双向调节的中药有: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藿香、枳壳、神曲、黄芩组成。
药理研究:
① 对豚鼠高张力离体回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张力回肠指用阿托品10-7使回肠张力下降cm).
② 对豚鼠低张力离体回肠有显著的加强作用(低张力回肠指用乙酰胆碱10-7使回肠张力上升cm).
③ 对氯化钡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的抑制作用。
与该相似的方药有参芩白术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米仁、桔梗)其中人参能使低血糖升高,又能使高血糖降低。三七即具有活血功能,又有止血效应,见淤血则能散,遇出血则能止。苦参对急性感染疾病出现的白细胞升高,有抑制炎症,降低白细胞的作用,而对于因化疗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的白细胞降低,又有保护骨髓,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对于中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有一条最新的新闻报道,也许可以便于你归纳
六大因素制约中药产业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406/08471491763.shtml。

还有几个观点:中药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与万物同禀天地之气,同气相感,故可相求。中药是以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为主体,大多药性平和不干扰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竭的药学宝藏。但在当代中药也面临着危机。中药的生存、应用、发展受着内外因素的严重制约,具体分述如下。
1 中药的应用发展受中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所制约 中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使得她对信息社会中“知识激增”等冲击适应性差,难以迅速吸收、容纳和利用新的信息及新的技术设备和方法手段;中药学的许多认识尽管可谓天才的、杰出的,但又是粗糙的、笼统的,正确性高,准确性低,且很多无法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研究(缺乏可证伪性),对这些人类认识的“粗产品”不加以科学提炼,不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她,中药怎样应用、生存、发展呢?
2 中药的应用发展受中药学理论的自身缺陷所制约
中药学理论的自身缺陷,许多基本概念含糊不清,且不少是无法证伪的哲学术语之移植,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其概念和定义的严格性、逻辑性。传统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尽管不乏丰富的合理内涵,却很难客观地评价、衡量药物的功效,亦难溶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中药的临床疗效确凿,但许多作用机理至今不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中药工作者应与中医工作者携起手来,破除迷信,破除“尊古为荣”、“尊古为稳”的迂腐之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善于以古人的认识或经验为线索,按照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重新认识她,研讨她,敢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能为现代科学接受的语辞(术语)来阐释中药作用机理,以比较具体、确切的概念定义表述中药学基本内容,可克服传统概念的粗略与随意性,消除中药学与现代科学之间语言屏障,为中药的应用发展消除理论上的障碍。
3 中药剂型和中药的定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药发展应用的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有效的方剂或药物必须通过剂型的研究,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方法,确保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才能应用于临床,从生物药剂学观点看,剂型对药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传统剂型仍首推汤剂,自商伊尹始创汤液至今已三千余年,这种古老、落后、单调、麻烦而又苦口的汤剂,足以令许多患者望而怯步,且这种剂型的有效成份无法定量,疗效因医生而异,因药材质量而异,因配方煎煮而异等,即便是中成药也主要是口服或外用的固体和半固体制剂,而口服或外用制剂在吸收过程中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说,吸收较缓慢且难以控制定量吸收,因此研制出疗效卓著而又快速,服用简便的中药新剂型,才能解急症之燃眉,被患者所接受。中药的研究必须进入定量阶段,才堪称臻于成熟。马克思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没有量标体系,怎样评估制剂的效价。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中药学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4 中药质量是影响中药应用的又一因素
在一些人眼中,药物被视作单纯的商品而其生产只注重经济效益,以致出现了常用药物野生资源的日趋减少、药源危机、药价上涨,因此做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便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药品质量下降、炮制粗劣、品种混乱、以假乱真、伪劣药品泛滥、管理和加工危机这种现象与人们所希望得到品种清晰、质量良好、成份稳定、重复性高的药材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这就要加强采集、加工、贮存和质量统一标准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药材经营渠道的规范管理,从重打击奸商的以劣充优、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净化药材市场。再者加强配方管理及煎煮工作也十分重要的,这些质量问题不解决,中药的进步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5 中医临床萎缩是影响中药应用发展的另一因素
现时代的民众患病后不仅希望得到治疗,还要求了解疾病确切诊断,有关病因病理的具体解释;在治疗上则寻求方便、迅速、廉价,由于中医学诊断手段的落后,基本概念与现代科学几无一致、说理难通,加上服药麻烦、药价上涨、道地药材奇缺、疗程较长、药味苦涩等一系列因素,使民众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找中医”等观念,使大批病员涌入综合性医院,求治于中医的病种日趋减少,自然影响中药的应用、发展。
6 中药人才的缺乏是影响中药应用与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人才是一切工作中的决定因素,由于中药工作又脏又累,国家单位中药专业工作者待遇低,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愿意报考中药专业的学生很少,学生分配又难,同时改行者也为数不少,所以人才奇缺,这就造成恶性循环,使得中药工作质量下降,中药现代化进程减慢,这些问题有待国家中医药政策的真正落实。

一个班的嘛,前面那一大段可不能直接用,得稍微改一改。

15959473697:关于中药的药理特性!!! -
贲骅具______ 你好; 党参:性甘、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之功效. 猪苓是植物猪苓的菌体,是黑色的,它们都是菌类,而土茯苓不同,它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是褐... [药理]本品有利尿、调节免疫功能、调整肠道功能、镇静、抗肿瘤、保肝、抗菌促进造血功能等作用. 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15959473697:中药药理学是怎样的?
贲骅具______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重点研究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通过研...

15959473697:中药药方药理分析 -
贲骅具______ 此方是由知柏地黄丸、三仁汤和芩芍汤三方组成,均是千古名方.一治肾阴虚火旺,一治湿热困脾,一治热痢后重腹痛.1. 可把知柏地黄丸看做君,三仁汤为臣,芩芍汤为使.2. 此方药物可分为清热类,利水类,补阴类,潜阳四大类.可从中优选.清热类可选清热滋阴的知母、生地、丹皮,补阴血的熟地,利水除热的薏苡仁、通草,平阳的白芍.可根据症状选药.以上种类太多,没必要.因是三方组合,交集可优选.3. 是药三分毒,对症就好.所谓的副作用应为用药不当(不该用的),用药过量(剂量超过患者承受能力),用药过期(有些疾病的发生期、重症期、康复期用药是不同的,若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药物的付作用). 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供参考.

15959473697: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拜托各位了 3Q -
贲骅具______ 长期以来,中医学界都把整体观作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之一.但是,作为特色和优势,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应该是指与西医相比较而言的,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异.这才能真正称得上特色和优势.是否真的如此呢?今以第...

15959473697:谈谈中药现状的认识及现代中药发展方向的理解 -
贲骅具______ 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心中的理想.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更加掀起了中医药学者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情. 然而如何才是中药现代化的发...

15959473697:试论述中药药理与中药药性的关系! -
贲骅具______ 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体系与西医不同 很难把西医药理与中医药性联系起来 中药的成分太复杂,很难用药理来分析.

扩展阅读

  • 中药药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 简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6分]
  • 浅谈中药学发展略论
  • 试述中药药理的特点
  • 中药药理的研究内容
  • 药理学的中药药理学
  • 中药药理的相关信息
  • 中药药理的最新进展
  • 中药论文3000字
  •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 中药药方大全5000个药方
  • 如何煎药发挥最佳药效
  • 合理用药论文3000字
  • 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中药大全3000种
  • 中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中医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 中药药理学发展历程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