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的当代意义

www.hanlefang.net    2024-06-15
我们今天学习《大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对于经典,从古至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现代社会中,有人对经典产生了误解。比如《大学》里有句话是:“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有些房地产商人,就把“有土此有财”作为自己行为经典的解释,拿到土地就能赚钱,赚了钱就有用。这是真正理解了经典吗?不是,因为紧接着后面还有两句话:“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所以只将“有土此有财”单独拿出来是对经典的断章取义的解释。虽然可以在经典中找到一两句让你心安的话,但再往下读一到两行,马上就会击破这种幻想和误解。
24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不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并且推及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对国家也以中华儿女、炎黄子孙自居,将忠孝融合。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已经深深地认同“百善孝为先”,早已超乎贫富、名利和地位。从东汉时期开始,我国明确把孝和廉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曾涌现出黄香、董永等著名的孝子。
《大学》是一本教材,一本“初学入德之门也”的教材。对于“初学”者,也就是刚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它的入门地位是最高的,甚至超过《论语》和《孟子》。在全书的序言中还明确提出了它对前人的继承作用:“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那么,这本道德的启蒙教材到底交给我们什么呢?首先,关于“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本文开篇我就引用了这句经典,这也是《大学》的开篇。

是讲系统做事的。

《大学》开宗明义即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第一句话翻过来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其后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论述是中华文明对做事取得成功之根本所进行的精辟论断。

“致知”:要有所成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成长阶梯,而通过“格物”进而“致知”是进阶逻辑的起点。

从现代管理层面解读,《大学》的第一段话表达了二层意思:其一,高尚美好的愿景;其二,要系统做事才能真正成功(近道)。

现代系统理论认为,由各相互连结的部分构成的整体就是系统。核心思想是各局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对整体发挥影响,因此,不可偏废。

要之,系统做事就是有组织地按步骤、分轻重缓急做事,通俗说就是要会“弹钢琴”。

从企业层面讲,就是对现代管理理念、原则、方式方法持之以恒,有序推进,一是把握节奏,二是分清主次。

从理论层面讲,由建构理性为支撑,更利于系统做事。所谓建构理性,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其他人、群体、组织的实践经验,总结升华出来的行动指导思想。建构理性高于实践理性。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即“走一步看一步”,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走一步看一步”,都是为建构理性做准备,是阶段性的产物。到了合适的时机,无论个人或团体,都需要对实践理性的结果予以总结升华,上升至理论高度,成为建构理性用以指导自己或团体下一步的行动。建构理性要求承认他人乃至全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不是抱着自己既有的条条框框不放,还口口声声“不信这个邪”。自己总结升华不出来,那就向别的个体、团队、组织、民族、国家借鉴学习,别人也同样在这颗星球上实践、思考,同为人类,该信的邪就得信。否则,任何个人或群体将会陷入停滞不前的死循环。

当然,系统做事不排斥实践理性。有系统做事能力的人,“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走一步看一步”都可踏实稳妥,收放得宜。系统做事能力差的人,“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走一步看一步”则可能遍地起火,危机四伏,带来灾难,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让别人来擦屁股,代价巨大。

明德战略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把推行系统管理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企业界全力倡导系统管理理念。

明德战略创始人娄勇坦言,倘若继续轻视系统做事的习惯与能力,整个民族将会为此付出不可承受之代价,也不可能得到外部世界的承认,国民如此,中国企业也不会例外。

明德战略认为,在今天全球化冲击的世界,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落后企业与先进企业之间的管理差距,早已不是什么有没有新鲜的管理制度、出奇制胜的竞争手段这样一招鲜的“管理法宝”,中国企业要想获得任何一家世界先进企业的所谓管理秘芨,都可以轻而易举,不是问题。真实的差距是你有没有系统做事的能力,你的企业是靠制度、文化、机制在管理还是靠老板/CEO的灵机一动亦或《三国演义》的心机、“雍正王朝”的权术在管理,这才是差距。

为帮助中国企业培养系统做事习惯、提升系统做事能力,明德战略倾力开发出享有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系统提升[ECHO]模型,该模型由四个层面构成,分别是:

E:企业家能力提升(Entrepreneurship promotion)
C:公司治理结构完善(Corporation governance perfection)
H:习惯与文化变革(Habit & Culture Change)
O:组织动态优化(Organiz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

其中:
E:企业家能力提升(Entrepreneurship promotion)核心点为:
1) 企业家能力提升必要性
2) 企业家的三种能力
3) 企业家能力提升路径

C:公司治理结构完善(Corporation governance perfection)核心点为:
1) 公司治理结构定义
2)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必要性
3) 公司治理结构变革

H:习惯与文化变革(Habit & Culture Change)核心点为:
1) 习惯与文化重塑内容
2) 习惯与文化重塑步骤

O:组织动态优化(Organiz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核心点为:
1) 组织动态优化的内涵
2) 企业组织的层级控制
3) 组织动态优化的步骤

[ECHO]模型已在多家中国企业得以全面或部分推行,效果显著,深受赞誉,并正在得到全社会更加广泛的认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发扬自身的德行,造福社会),在亲民(亲通新,启发民智),在止于至善(止在古汉语中有终、结束的意思,也通趾,所以可以理解为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立足于追求至善)。
而要做到这些,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别为格物(研究事物的极限或者边界,了解事物的全貌)、致知(弄清事物的本末即来龙去脉,知道一件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诚意(致知之后,清楚事物本末,取巧、侥幸之心自然消除,去伪存真,做事情会越来越诚于本意和初心)、正心(诚意之后,心念专一,逐渐摒除忿懥、好乐、恐惧、忧患等杂念)、修身(正心之后,心意纯一,念念分明,则不会被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等而蒙蔽双眼,影响对事物的准确判断)、齐家(正心、修身之后,明断是非,处事公正,家人信服,自然家齐,家如小国,家人均为亲近之人,家人都不信服你,国人自然更不信服)、治国以及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所以君子需立下追去美好的初心,通过学习(格物致知),不断的正心修身,以此为本,渐至齐家、治国、明明德于天下。
综上所述,大学之道是向善之道,是一条次第分明,切实可行的指导民众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从当代角度来看,也是真知灼见,并不过时。

19292016050:大学之道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束看将______ 可参考:http://www.sinoss.net/2010/0605/22609.html 董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中的“大学”和今天所讲的“大学”不同,古代“大学”与“小学”相对,但仍然包涵了高等教育...

19292016050:《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有何局限 -
束看将______ 《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一些局限.首先,这些概念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过程...

19292016050:〈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德,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理解?有无现实意义? -
束看将______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德之人讲习的学问道理,在于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在于革除旧习,勉做新人;在于归宿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

19292016050:《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有何局限 -
束看将______ 在天朝,没用了,没有意义! 行为它的局限就是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的通道了,十年寒窗苦.一朝如何如何是不可能的.没意义!没意思

19292016050:四书会讲·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学大学之道 -
束看将______ 大学之道是相对于小学,可理解为做人的道理,修身的道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总而言之就是内圣外王的一些道理.明明德,儒家认为,天降生民,虚灵不昧,但气禀所拘,环境所限,人生十有八九都痛苦不堪,乱了心智,迷了方向,需要归...

1929201605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文化意义 -
束看将______ 要想清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意义,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意义因何而发生? 现在,解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意义的问题,是...

19292016050:大学的意义何在?? -
束看将______ 我过古代教育典籍中《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懂得人类的道德,开启智慧;梅贻琦校长,则说大学不只是高楼大厦而是人才济济的地方,是大师云集的地方. 在大学的学习中,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交际,学会学科的科学思维,培养工作和职业能力,完善个人品德修养,这些都是意义所在.

19292016050: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束看将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

19292016050:帮忙翻译一下大学 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
束看将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出自:春秋...

1929201605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束看将______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自:春秋 曾子《大学》 原文选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扩展阅读

  • 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大学之道”的精神?
  • 大学之道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大学之道》,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修身?
  • 什么是“大学之道”?
  • 什么是大学之道?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 “明德力行,成己达人”对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
  • 1.《大学》中的“八目”在当代社会何以确定意义,何以践行?有局限性吗...
  • 大学之道读后感
  • 求一篇题目是《大学修身之道》的作文
  • 大学对大学生的启示
  • 大学之道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大学的真正意义
  • 《大学》的意义和启示
  • 《大学》对后世的影响
  • 《大学》这本书的意义
  • 大学之道的现实意义
  • 应怎样理解大学之道
  • 《大学》当代意义和价值
  • 如何做到大学之道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