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的意思?

www.hanlefang.net    2024-06-01
~

大学之道的分句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

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白话解: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7、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白话解:商汤在他盥洗用的铜盘上,刻上铭词,用以自我警惕。铭词说:「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

8、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 白话解:诗经上说:「有个文采斐然的君子,他治学修德的功夫就如同切骨、磋角、琢玉、磨石一般反复为之,希望精益求精。」『如切如磋』是指他研究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指他存养省察,磨练德行的功夫。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白话解:经文所谓:「诚其意」,是说不要欺骗自己。

10、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

◎ 白话解: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11、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白话解: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

1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白话解:有钱人,总是会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则是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自然身体舒泰了。

1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白话解:所谓:「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愤怒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也不得端正。

1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白话解:如果心不专注,受到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15、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 白话解:俗话说:「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坏处,不知道自己家的稻苗已经长得很茁壮。」

16、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 话解:存心真诚地做,虽不能做到与目标完全相合,也相差不远了。

17、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白话解:有德行的领导人(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

18、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君子有絜矩之道。

◎ 白话解: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

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

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19、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 白话解: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

2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 白话解:喜好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好的,这叫做违反人性,灾祸必然降临到你的身上。

21、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白话解:因此治理国事的君子,必须有修己治人的法则:那就是忠诚信实才能得民心,骄傲、奢侈、放逸随便,必将失去民心。富国裕民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速度快,用的慢;那么国家的财富就能经常保持充裕了。

2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 白话解:有仁德的人,运用财物帮助他人,自然得到众人的拥戴,不仁的人,利用身份地位以搜刮财富,终必招来亡身之祸。

2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白话解: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19741497446:大学之道(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 搜狗百科
苗新赖______[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德之人讲习的学问道理,在于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在于革除旧习,勉做新人;在于归宿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

19741497446:大学之道的解释 -
苗新赖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

19741497446:大学之道的全文翻译 -
苗新赖______ 全文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

19741497446: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苗新赖______ 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19741497446:“大学之道” 含义 -
苗新赖______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说的是,学习的最大收获,在于明白道理,培养好的品行.

1974149744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 作业帮
苗新赖______[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第一句话.. “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

19741497446: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 温古知今 止于至善 -
苗新赖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现在的新知识,从而让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若满意,请采纳

19741497446:《大学》提出的“大学之道”是什么内容?
苗新赖______ 《大学》在提出了 “大学之道”即“三纲领”说之后接着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一般来说,我们把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作为道德的内在修为,而把修身、齐家、...

19741497446:什么是大学之道?
苗新赖______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扩展阅读

  • 大学之道的意思是什么?
  • 大学之道什么意思?
  • 大学之道的意思?
  • 请问“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求全文详解
  • 大学之道的译文及出处
  • 大学之道的意思是什么
  • 大学之道的意思是什么?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大学》之道是什么意思?
  • 大学之道的原文及意译是什么?
  • 国学《大学》经典
  • 《大学》全文及注解
  • 《大学》全文及解释
  • 《大学》的含义
  • 《大学》全篇
  • 《大学》全文及译文
  • 《大学》完整版
  • 《大学》电影免费观看
  • 《大学》原文及翻译
  • 大学之道的意思是什么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