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www.hanlefang.net    2024-06-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至善:最好的思想境界,善的最高的地步。

扩展资料: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大学-百度百科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自:春秋 曾子《大学》

原文选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释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止于:处在。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作者成就: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

轶事: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意念真城,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说:“一个人被众人注视,被众人指责,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华丽,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能体态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学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明明德”就是悟道;去修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止于至善”是超凡入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个凡人成为圣人的三个纲要。

扩展资料: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讲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会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扩展资料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大学之道

1512022679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作业帮
莫瞿皇______[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全文及注解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

1512022679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 作业帮
莫瞿皇______[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第一句话.. “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

15120226792: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作业帮
莫瞿皇______[答案] 译文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明德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

15120226792: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莫瞿皇______ 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1512022679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莫瞿皇______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自:春秋 曾子《大学》 原文选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15120226792:帮忙翻译一下大学 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
莫瞿皇______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出自:春秋...

1512022679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的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 作业帮
莫瞿皇______[答案]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15120226792:如何用佛道理论看待《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莫瞿皇______ 我有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复制其中一部分出来,分享给您! 原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读 大学这篇文章很直接,上来一句就把所有问题点出,后边一切讲法其实就是在逐步解释这四句. 前一明字,我们可以...

15120226792: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
莫瞿皇______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 译文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原文) 这里有译文http://www.knowact.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57

15120226792: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至善,何为至善? - 作业帮
莫瞿皇______[答案]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

扩展阅读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全文是什么?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请问“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求全文详解...
  •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曾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 ...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 国学《大学》经典
  • 大学经原文
  • 《大学》明德
  • 大学全文译文完整版
  • 大学中庸全文及译文
  • 《大学》知止而后定
  • 大学全文及翻译及原文
  • 《论语》十二则高中
  • 《大学》全文及解释
  • 《大学之道》原文和翻译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