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全文是什么?

www.hanlefang.net    2024-06-01
《礼记·大学》翻译全文是什么?~

全文翻译如下: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春秋·曾子《礼记·大学》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白话释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   。唐玄宗时追封为“ 伯”。

中唐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参的地位也随之步步高升。北宋徽宗时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 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渊。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

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礼记·大学》全文是什么?
写回答 共2个回答

116贝贝爱
LV.82019-05-24

春秋·曾子《礼记·大学》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8727026759:大学(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乜任茗______[答案] 先把自三整好整

18727026759:<礼记·大学>全文白话解释 知道的进 谢谢 全文 -
乜任茗______《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以上讲的是三纲八条目 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8727026759:礼记·大学的翻译 -
乜任茗______ 礼记 大学『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

18727026759: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乜任茗______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8727026759:“止于至善”的前一句是什么? -
乜任茗______ “止于至善”的前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出处:《礼记·大学》 释义: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释义: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简介:《大学》,西汉戴圣所传《礼记》的第四十二篇,亦称正本、原本、古本《大学》,乃有别于始于宋朝的朱子章句本.此篇《大学》原文,依据清末阮元重刊的《宋本礼记注疏》.

18727026759:”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出自哪里? -
乜任茗______ 【原典】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西汉·戴胜《礼记·大学》 【注译】全句意译为: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成就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敛财富. 【解读】这是“发财”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最早出处...

18727026759:求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文,(不要省略号) -
乜任茗______ 《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1872702675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
乜任茗______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

18727026759: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是什么意思 -
乜任茗______ 意思是关系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原句出自于西周佚名的《小雅·蓼萧》和西汉戴圣的《礼记·大学》. 1、句中字词解释: (1)宜,适宜. (2)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 (3)教:让. 2、原文: (1)《小雅·蓼萧...

扩展阅读

  • 《礼记·大学》全文是什么?
  • 大学全文
  • 大学 原文译文
  • 《礼记》·大学
  • 《礼记·大学》全文
  • 《大学》《中庸》有多少字?
  •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 《大学》全文及解释是怎么样的?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下一句
  • 朱熹的《大学章句》说了些什么
  • 礼记二则八年级下册原文
  • 《大学》全文及解释
  • 《大学》全文及译文
  • 国学《大学》经典
  • 《大学》完整版
  • 《大学》全文诵读
  • 《大学》全文原文
  • 《大学》全文
  • 《大学》全文带拼音正版
  • 中庸全文原文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