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名人常识

www.hanlefang.net    2024-06-02
~ 1.高中阶段掌握的化学知识是什么
高中阶段知识如下:极性分子:HX,H2O,CO,NO,H2S,NO2,SO2,SCl2,NH3,H2O2,NH4Cl,CH2Cl2,CHCl3,CH3CH2OHCOCl2非极性分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BeCl2,BBr3,汽油简单判断方法(1)对于AnBm型n1m1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则为非极性.如:CH4,CCl4,SO3,PCl5(2)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有机极性判断编辑极性分子偶极矩μ有机化合物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苯、酒精等有机溶剂。
2.高考化学复习要注意什么
松雷中学化学组 宋德启 依据考纲和考试说明重温化学主干知识体系,牢记心中高考前考生应掌握学科体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有的放矢。

这是做题思考的依据。 依据本学期的模拟试题的纠错整理,认真反思、归纳、整合,落实好教材的复习教材为本,高考试题脱离不了课本,课本是高考试题的依据,所以在经过模拟训练之后回归教材,研读教材会有更深感悟的,能力会提升的,知识会更好的整合的,效果会更加显著的。

有意识的训练规范答题一定注意书写规范、用好学科语言、用词简练全面,同时兼顾答题速度,提高得分率。做到答题又好又快。

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盯住错题,顶住压力,挺住耐力。保持一种精神和士气,不要出现事倍功半的残局。

注意考前的热身训练,精做高考真题,让自己在高考中发挥出色的水平考前两天适当热身训练才能手脑不生有速度,置自己于最佳的竞技之中。
3.高中化学常见知识点
转帖 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从高一到高三课本一直在逐步阐述他的原理,计算及应用。

因为高中化学研究的是反映的本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离。所以这是首要核心,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反映,离子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这是高中第一大原理。理论知识还包括重要的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研究可逆反应,电离平衡研究溶液中离子的关系,离子反应是他的基础。

以上是理论知识,还一大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就是研究元素中的递变规律,这不仅在理论知识中重点讲述,也通过元素与化合物的学习体现。整个高中会研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金属(特别是铁,镁,铝,铝是两性金属,铜会穿插学习)。

所以化合物间的关系与推断也相当重要。 有机化学也是一大块,但只要学好他几类物质就行了,高中对有机化学要求不太高。

主要是烃(含碳氢有机物)包括:烷,烯,炔,苯等,烃的衍生物(除碳氢还有其他元素的有机物)包括醇,醛,氛,羧酸,酯。然后和有机物间的同分异构是一大重点!!!有机中的糖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要求不高。

然后是计算。高中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彻底优化了初中许多错综复杂的计算,其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很重要,其中老师会讲到的克拉伯龙方程在物理热学中也有应用。

计算会慢慢讲诉贯穿整个高中,逐步加难。这也是重点。

最后更重要的是实验,这是高考中很不易得全分的部分。 需要平时积累,在搞清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多看一些拓展的实验可以拓展思维有助于适应高考要求。

实验应该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差距的部分,这我深有体会。
4.高考化学知识清单(详细)
高考化学知识点(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

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

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14.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这个单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如:Fe+CuSO4=, Fe+KHSO4= 1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锰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等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

如:Fe(过量)+ 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

如: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如:CO+NaOH (=HCOONa)(高温,高压)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

如: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如:H2S+Cu(NO4)2 32.铅的稳定价态是+2价,其他碳族元素为+4价,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

(反常) 33.无机物也具有同分异构现象。如:一些配合物。

34.Na3ALF6不是复盐。 35.判断酸碱性强弱的经验公式:(好象符合有氧的情况) m=A(主族)+x(化合价)-n(周期数) m越大,酸性越强;m越小,碱性越强。

m>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如:乙炔。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如:聚四氟乙烯。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如:苯磺酸。

39.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40. 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 Si的电负性比H小. 41.有机物里叫"酸"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石炭酸. 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乙酸. 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 HCOOH+Cu(OH)2 == (加热) 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51. 弱酸能制强酸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

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

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5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

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53. 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
5.高中化学名人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19世纪前半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研究提出了原子--分子论,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897年英国科学家(应该是伦琴)发现了电子。

中间还有汤姆孙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

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后来被玻尔推翻)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设计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提出了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布朗研究发现胶体颗粒的无秩序运动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6.高中化学教育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的知识总结 爱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固 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固 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固 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液 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 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 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11 MnO2 C -------- 加热灼烧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23 CuO Fe (磁铁) 吸附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25 CuS 。
7.高中的化学知识
离子共存那的知识其实不太困难的,你要把握好几条原则,比如:

阳离子肯定可以和阳离子共存,阴离子也是同样可以和阴离子共存的,这里要注意是简单阳离子和阴离子,例如:OH-就不能和HCO3-共存,原因是OH-和HCO3-中的H+发生了反应,这个就不属于上面的规律中.

其次,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想要不共存,一般就是需要结合,那么你可以把他们结合起来组成物质去看,如果这个物质属于:沉淀、易分解产生气体的物质、弱电解质的话,那么这两种离子就不能共存。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都搞明白了,那么一般的离子共存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当然对于做离子共存题时,你还需要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的负10次方,这个已知条件实际上根本就不能说明原溶液的酸碱性,所以需要在酸性条件下做一次判断,同时还要在碱性条件下再做一次判断,相似的已知条件还有,加入Al粉能产生的H2的溶液,也是酸碱性都可

最后,也是离子共存中比较难判断的一些例子,你需要多注意下:

(1)H+、NO3-、Fe2+ (2)Fe3+、I-(S2-) (3)MnO4-、Cl-(I-、S2-)

(4)Al3+、S2- (5)Fe3+、SCN-
8.高中化学知识要点梳理
我是零九届毕业生,我考到哈尔滨师范大学就读化学,其实学化学就像学习你擅长的科目一样,首先掌握基础知识点,然后用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做题,在做题中反复思考,这样做一道相当于实践并升华。学会一样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努力加坚持才会有成果。

化学大体上分为有机和无机,其中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记住一种物质的特点递推同族物质的特点,举一反三,在实验中总结实验现象(按顺序不可颠倒),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但一定要自己去总结,切勿仅仅靠老师和同学。

解题方面:首先是分析,既然你学化学那你一定是理科生,学习理论课要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分析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重点提示,然后联系实际你学的知识,最后细致解题。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的知识总结和解题方法,也是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
9.高考化学
要使产生的气体量最大,则加入盐酸之前溶液中不含有NaOH,只要含有强碱弱酸盐,pH仍大于7,由于滴加盐酸已开始不产生气体,在没有NaOH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其为Na2CO3和NaHCO3两种,先加入的盐酸将Na2CO3转化为NaHCO3,据此可以计算出溶液中含有0.1mol的Na2CO3,由于总共0.3mol的NaOH,因此溶液中含有0.1mol的NaHCO3,因此,最多可以产生0.2molCO2,在标况 *** 积为4480ml。

在A点时,溶液中全部为NaCl,物质的量浓度自然为3mol/L 以上解答应用的离子守恒和物质的量守恒等知识。

18973658920:高中化学小常识 很简单 -
山慧追______ 因为碳酸镁微溶,所以当有少量碳酸根时,不出现沉淀,而大量时出现.而碳酸钡难溶,所以加入氢氧化钡时,只要溶液中有少量碳酸根就会出现沉淀,所以不能说明碳酸根大量存在,但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溶液中存在有碳酸氢根时,加入氢氧化钡后,氢氧根先后碳酸氢根反应生成碳酸更,然后碳酸根再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所以用氢氧化钡就不能排除碳酸氢根的干扰.而用MgCl2之后碳酸根作用才能生成沉淀,和碳酸氢根作用形成的碳酸氢镁溶液不生成沉淀.

18973658920:求高中化学冷门常识总结. -
山慧追______ ①不是钾单质而是碘单质遇淀粉溶液会变蓝②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能燃烧,如四氯化碳CCl4可用作灭火剂,但会生成含氯有毒物,已禁用.③氧化硅SiO2没有分子结构,不能被称作分子,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它的空间结构而得到硅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1:2而来的.④不能称氯化钠NaCl为分子,因为这是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⑤大多数含金属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而氯化铝AlCl3是共价化合物,由原子组成,因此可以称作氯化铝分子;但也有非金属化合物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高中只学一种,就是铵盐,含有铵根NH4+的,如NH4NO3,(NH4)2SO4,NH4Cl等⑥大多数蛋白质遇到浓HNO3会变黄,能变黄说明该蛋白中含有苯环

18973658920:高考化学小常识 -
山慧追______ 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1、单质:水银:Hg2、氧化物: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干冰(固体CO2)、石英和水晶(SiO2)3、酸:醋酸(CH3COOH)、水杨酸( )、草酸(H2C2O4•2H2O)、蚁酸(HCOOH)、王水(一体积...

18973658920:急求高中化学常识 -
山慧追______ 1.红色Fe(SCN)]2+(血红色);Cu2O(砖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红棕色);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I2的CCl4溶液(紫红色);MnO4-(紫红色);Cu(紫红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色). 2.橙色:溴水;K2...

18973658920:高中化学的几个常识
山慧追______ 你好,我曾经被你采纳过:霉酚酸是一种生物活性化合物,下列有关霉酚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不规范导致较大的试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所以如果信的过我,还望你采纳,如果对我以下说法有疑问,可以加我1171252188,我会为你详细解答 1水泥不是,在化学必修一中提及水泥是一种硅酸盐,属于无机混合物 2前者正确是因为氢的同位素之一氕就没有中子 后者错误是因为可以是可以是原子团啊比如NH3,质子和电子相等 3只有第三个酯基属于官能团,因为官能团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基团,酯基可以水解,等等,而第一个环明显不是,第二个苯环虽然有易取代难加成的性质,但我们老师说不考虑它为官能团的. 很乐意为你解答.

18973658920:高中化学知识总结 -
山慧追______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

18973658920:高中化学必须知道的基本知识
山慧追______ 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其中元素周期律就变化无穷``只要你把那记下来了 并且在它们之间的反应都能够了解的透彻 那你高中化学也学了半多了`` 化学里面最难学的也就是有机物了``主要是它的化学方程式 以及元素间的联系

18973658920:高中化学常识 -
山慧追______ 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并且密度明显大于空气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并且密度明显小于空气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比如氢气、氦气等 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的气体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比如一氧化碳 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可以用排水发收集,比如氢气、氧气等. 能比较大程度溶解于水的气体不可使用排水法收集,比如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碳等 有时为了降低某气体的溶解度,从而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人们常常使用各种类型的液体溶剂, 比如氯气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所以氯气可以使用排氯化钠饱和溶液法收集

18973658920:关于高中化学基本常识
山慧追______ 1.要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纯净物的概念,不可以说稀溶液浓溶液哪个是强电解质什么的...不过烧碱本身就是强电解质.与氯气反应的方程要看反应条件,常温下为Cl2+2OH-=ClO-+Cl-+H2O,加热条件下为 3Cl2+6OH-=ClO3-+5Cl-+3H2O,当然,这只是主要反应,实际情况是这两个反应共存.常温下第一个反应占优势,高温下第二个占优势 2.第二个问题给点提示,不然一头雾水 3.方法就是用蒸馏水冲洗4-5遍,每一次用量不要太多(否则会损失较多碳酸钙),刚刚没过沉淀就可以了. 检验方法就是将洗涤后的水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和硝酸银,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若有,则没洗干净,反之则已干净了

18973658920: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有哪些? -
山慧追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等

扩展阅读

  • 高中化学应了解的人物及事迹?
  • 有哪些化学的名人
  • 高中化学应了解的人物及事迹
  • 高中化学涉及到哪些科学家
  • 化学历史上的名人
  • 我们中国化学有那些名人?
  • 高中学过的化学家
  • 高中化学涉及的化学家及贡献有哪些
  • 高中教材都有那些化学家
  • 高中化学名人常识
  • 高中化学学考知识归纳
  • 高中化学全套知识汇总
  • 高中化学俗名一览表
  • 高中化学《知识清单》
  • 高中常见50种化学俗称
  • 初三化学100个方程式
  • 初三化学重点归纳大全
  • 高中化学必背100个常识
  • 高中化学与生活知识大全
  • 高中化学知识归纳
  • 联系电邮
    © 江苏知识网